禮盒大戰 社福團體血流成河
 

社福團體搶攻禮盒大餅,趨近飽和的市場早已「血流成河」。(育成基金會提供)

景氣不佳,中秋節等各大節慶,成為社福團體「戰場」,銷售自家手工糕餅禮盒,往往是年度最大收入來源。但近年團體暴增1倍以上、上百家搶食大餅,趨近飽和的市場已「血流成河」,各家都怕看不見明天。


烘焙門檻低 同質性高

為了協助社福團體行銷,衛生福利部設有優先採購辦法與網路平台,每年並製作產品型錄手冊,中秋節前夕提供國內各企業參考採購。然而,根據衛福部統計,2009年手冊共計登錄58家,去年暴增到118家,漲幅超過1倍。


社福團體坦言,社福本業不在食品、行銷,且收入來自外界捐款,必須更謹慎考量成本,加上身障者工作能力有限,烘焙、糕餅類門檻較低,景氣不佳,才有更多團體投入搶食。

「餅就這麼大,大家更辛苦。」育成基金會主任陳怡如直言,社福團體彼此競爭,但同質性過高,加上規模不夠大,難敵坊間商業化「內外夾擊」,研發、行銷更永遠跟不上。

暑假業績 大跌過半

育成目前所屬有集賢、慈育、忠孝等3間庇護工場,近年中秋禮盒業績逐年下滑、目標年年下修,去年銷售僅300多萬元,「幾乎是往年最佳成績的腰斬數字」,今年只盼勉強打平。

身為銷售龍頭的喜憨兒基金會也表示,去年下半年起明顯感受買氣轉弱,門市業績下降、企業與政府採購也有逐年下降情形,今年開始更明顯,有加速趨勢。

中秋節訂單 5、6月開戰

心路基金會事業處長方民安表示,公部門雖協助採購,但效益不彰,平均僅幫助1成業績,無法只靠手冊推薦存活,而產品若無特色,更難殺出重圍。心路營運10年才打平,但今年挑戰更嚴峻,暑假業績較往年跌5、6成。

第一社福基金會表示,社福團體吃虧在於包裝不如坊間精緻、多樣,且設計不敷成本。手冊愈來愈厚,最後變成「看誰動作快」,中秋禮盒往往提前於5、6月「開戰」,爭搶公部門大筆訂單,相對壓縮小型團體競爭空間。 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70814000349-26011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育成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