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職場上感到疲備,設計師劉惠就會出現在「祕密基地」的門口,笑說:「站在這裡壓力都沒了,而且屢試不爽。」
讓劉惠得以釋放壓力的,就是帶育成基金會的孩子畫畫。從劇作家莎士比亞到作曲家孟德爾頌、點描畫派的藝術家秀拉,她教授的內容多元,滿足視覺、聽覺,最近又播放了幾段關於大稻埕的短片,解析閩式及仿巴洛克、洛可可風格的建築樣式,並按照孩子的特質分配主題,如小吃、河畔煙火、教堂、民房、廟宇和人物,孩子會一邊聽她對自己出生的年代、環境歷史的分享,一邊流口水的看米苔目及挫冰,直呼「好好吃」。發現孩子看食物什麼都好吃,無法專心繪畫,立刻關掉影片,一個男孩抗議,她順勢說:「想看?你的珍珠奶茶還沒畫完!」孩子馬上拿起紙筆著色,顯見她對班級的掌控很有兩把刷子。
觀察入微 懂孩子心意
雖然不會幼教、特教,卻有辦法指導他們,劉惠說,是因為自己當工作室主管有一陣子,對於如何讓員工正確執行她的指示很有心得,有時孩子鬧情緒,喊著「我不會」,她就握著他們的手帶他們畫,而只要手一碰就知道誰的主控性強,只是嘴上說不會而已,她就用這種方式摸透每個人的性格,「如果遇到把繪畫主控權全交給老師的孩子,可以觀察他們是不是產生自信了?有自己的想法,老師就會放手。」
劉惠坦承,剛開始也擔心用大人講話的方式無法溝通,後來乾脆換一種心態,「不去弄清楚誰聽懂了沒有,直接看畫就知道有沒有吸收進去。」雖然她的藝術專業在課堂中稍稍碰壁,如用色大膽、鮮豔的孩子,個性卻是內向、謹慎、充滿緊張,讓她一時會錯意,不過觀察功力深厚,依然能順藤摸瓜地猜出孩子心意,比如一個唐寶寶就在紙上寫了「南」字,劉惠先猜他「想當柯南」,他搖搖頭、不說話,又看到注音「T」和一撇,想到柯南化身前的名字,就說「想當工藤新一?」孩子訝異老師竟能猜中,覺得這個老師很懂他,從此她探知孩子的心事可以不費吹灰之力。
「他們的表達能力也許不好,卻會用自己的方式溝通!」愈了解智能障礙的孩子,劉惠愈不怕與他們互動,她的腦筋也動很快,如紙上畫了五顏六色的圓圈,問:「是陀螺嗎?」孩子沒有理會,而是數數量給她看,她馬上猜到是「珍珠奶茶的正視圖」,俯瞰而下的畫法,只是一般人不會把奶茶畫成紅、綠、藍、黃等色。
設展參賽 嘗試更多可能
劉惠很喜歡他們的思想,笑說:「這是一群心中沒有黃金比例的孩子。一般人不會將綠色和紅色搭在一起,但他們會,而且會亂搭。」可是結果往往讓她驚豔,訝異「原來這樣搭也有美感」!本來只是想為弱勢盡一份心力,沒想到自己學了更多東西,不禁表示:「他們教會我不被所學框住,更不該被聰明才智框住。如果我們心中有著最美比例,就無法去嘗試更多新的可能。」沒有最美、最好的概念才能創新,這個道理她體會很深,有次她帶大家彩繪面具,孩子塗了滿滿的黑色,直覺孩子童年有陰影,沒想到要畫的是蝙蝠俠!
自從接觸這些孩子,她的思想不再僵化,而為了感謝孩子的回饋,劉惠更用心教學,每堂課都讓他們認識一位經典人物,不論是否將莎士比亞記成黑松沙士,只盼望課程在生命烙下印跡,讓生活更豐富。她也把孩子當作真正的藝術家,帶他們參加比賽、設展,看他們被更多人關注、為得獎而喜悅,是堅持教下去的動力。現在她找了一群設計圈的朋友接力,從不同領域去教,期待未來玩出更多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