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灣醒報記者鍾禎祥報導】阿凡達電影中的情節不只是幻想,而是很有可能實現的科技。賓州大學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布萊恩(Brian Litt)強調,現在科學界正在積極研究大腦情感信號如何運作,只要破解了這一塊,未來每個人都可以用大腦來操作屬於自己的藍色巨人。
其實將大腦中的思想傳輸出去的技術早已存在,科學家們用這項技術來治療自閉症、四肢不便和研究癲癇。
史上最賣座的科幻電影《阿凡達》敘述人類未來可以透過電子神經技術,將思想和性格複製到另一個軀體之中,讓看過電影的人都印象深刻,欽佩導演創意和想像力。大家不知道的是,其實類似的事人類早就可以辦到。
2008年杜克大學神經科學專家米葛爾(Miguel Nicolelis)就曾發表實驗,利用在美國的猴子控制日本的機器人。米葛與他的研究團隊在猴子大腦內植入電極,記錄大腦細胞在走路時感覺皮層的活動,再將這些紀錄同步上傳到日本的機器人。
接著研究團隊安排猴子在跑步機上跑步,遠在數千公里外的機器人也跟著跑了起來,即使研究團隊中止跑步動作,機器人仍可以依照猴子的意志,行動數分鐘之久。
這項技術長期以來被用來製作電子義肢,隨著人類對大腦的了解,未來也將有更多的應用,包括治療自閉症、癲癇研究等。
但若真的要操作有血有淚的阿凡達分身,人類還需要破解大腦最神秘的一塊,就是我們的情感領域。人類的大腦每個神經元每秒運算能力達10萬兆次,過去人類技術不足,所以在大腦研究上一直沒有突破。但隨著光纖網路、雲端運算等新技術的問世,布萊恩表示,雖然還有一段距離,但科學家們已經看到了巨大的可能性。
或許未來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操作專屬自己的阿凡達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長朱楠賢表示,人類的想像力一直快過科學的發展。他舉例,人類發明太空梭前,也早有電影拍出太空人登陸月球的故事。還有機器人科技也是,日本的漫畫和卡通啟發許多科學家投入這個領域,他說:「很多偉大科學都是從一個白日夢開始。」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204/115/200va.html
留言列表